立即下载
刘明灯总兵镇守台湾的四座古碑
2012-11-06 17:23:04 字号:

  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到台湾征集台湾总兵刘明灯的历史资料。我们先与永定籍台北档案研究员汤蔓媛取得联系,她们全家人观看了《张家界传奇人物——刘明灯》的光碟后,对故乡人刘明灯在台湾所作的历史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对刘明灯捍卫国家主权、镇守台湾岛屿所表现的抵御外侵、威震雄风的大无畏精神感到十分敬佩。我们征集刘明灯在台湾的墨迹碑记,用历史事实证明台湾及其钓鱼岛等岛屿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鼓舞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海峡两岸的同胞,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美好愿景。

  虎字碑

  我们第一次到台湾,迫切想到刘明灯镇守台湾的遗址遗迹去看一看,汤蔓媛等人帮我们从网上查出刘明灯书写的虎字碑位于新北市贡寮区草领古道内,并帮助我们查出相关资料。我们要求李洋宇导游给我们安排去虎字碑的行程和时间。我们从台北到台南环台湾宝岛考察一周之后,从台北101大楼出发,由导游郭明烨驾车直奔大里游客服务中心。郭导曾几次带团到张家界观光,她经我们介绍刘明灯是张家界市永定区人,见我们是刘明灯的同乡,感到格外亲切,路途给我们买了饮料、准备了雨伞,行车一个多小时到了大里游客服务中心,那里有拓印的虎字碑,清朝时期渔民驾船护海的蜡像等等。由于公路在维修,我们只好徒步攀登草岭古道,沿途我们见到三五成群的当地居民和结队而行的中小学生,他们到虎字碑那里拍照、讲历史课,正在沿路返回,他们告诉我们到虎字碑大约还要走半个小时,我们一路上拍下了行人、古道、石头台阶、山峰和大海的照片,一路大步流星的奔跑,一身大汗淋漓。行至垭口之间的登山石板路,沿着山道,能俯视太平洋,眺望龟山岛,海浪拍打着岸边,辽阔的大海尽收眼底。途中有观景台、护管所以及客栈遗址。客栈是过去淡兰古道的落脚休息处,现在只剩残垣断壁,但在几块大石头上有凿穿的眼孔,这是刘明灯当年率部在此栓马喂食歇息的地方。客栈石栏杆及台阶已染成碧绿色,横卧在一旁的大石头与客栈古道融为一体,显现出沧桑的气氛,吸引人们停留回味。

  我们大约前行了一个小时,到达草岭古道越岭垭口,那里有一座石砌的古迹土地公庙,在土地公庙前有一处用石条砌成的平地,许多人坐在石板塔周围正在用餐。

  当我们登上垭口时,大风迎面而来,眼前出现的是“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景像,据当地人介绍,这里终年强风吹袭,高大的乔木难以在此生存,山头景观以耐寒的芒草(巴茅草)为主,“草岭”由此而得名。

  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冬天,台湾总兵刘明灯北巡噶玛兰,路途经过这个地方时,遇到了猛烈的东北季风,于是取《易径》“云从龙,风从虎”之意,以芒草当笔,挥毫书写“虎”字,令岩匠刻于巨石上,以镇风魔,即为现存的“虎字碑”。从刘明灯立“虎字碑”到如今已有145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的岁月里,大陆与台湾人民流传着“虎字碑”在哑口山坡镇风沙除妖魔,使当地百姓免遭风魔之灾的故事。我们到达实地考察发现,满山遍野生长的芒草,根植于沙石之中,起到了保护植被的作用,使得风雨无患。刘明灯的“虎字碑”经历145年的风霜岁月的洗礼,如今成了草领古道珍贵的历史遗迹,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文物。

  从垭口向北步行约100多米,即是立“虎字碑”的位置,巨石上刻着长方形的碑面,右上角刻有“同治六年冬”,中间以苍劲的草书一个“虎”字,左下角的落款为“台镇使者刘明灯书”。“虎字碑”石材为砂质硬岩,坐北朝南,外围宽7尺,高4尺,草体虎字宽40公分,高1尺。刘明灯书写的“虎”字,犹如一只真老虎雄踞在垭口路边。这是缘于刘明灯1838年出生在天门山下木讷里,当年是虎年,刘明灯属虎,况且过去在天门山一带常常有老虎出现,当地土家民族敬虎为神。刘明灯自幼练习鬼谷神功,膂力过人,刀枪娴熟,书法似帖,犹其擅长书写“虎”字。事隔100多年之后,当我们看到“虎字碑”上的“虎”字依然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台湾的男女老少均竞相拓印“虎”字,临摹碑帖,视为神灵。据考证碑面外侧的图案及文字是后来人刻上去的,以为瞻仰刘明灯的“虎字碑”而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

  雄镇蛮烟摩碣石碑

  沿草岭古道再前进40分钟路程即可到达刘明灯书写的“雄镇蛮烟”摩碣石碑,此碑位于海拔约240米的草岭古道半山腰,宽3.36米,高1.19米。传说在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镇台总兵刘明灯北巡噶玛兰,途径此地遇到大雾弥漫导致过路的行人无法辨认方向,因而刘明灯就在此地的石面上写了“雄镇蛮烟”四个大字摩碣成碑,藉以镇压山魔。这块碑与“虎字碑”同为国家三级古迹。

  金字碑

  金字碑是台湾总兵刘明灯开山抚番,路径瑞芳、顶双溪至三貂岭巡视噶玛兰,到瑞芳境内的貂岭古道摩壁题诗刻于其上,漆以金字,被人们称之为“金字碑”。诗文如下:“双旌遥向淡兰来,此日登临眼界开,大小鸡笼明积雪,高低雉堞挟奔雷;穿云十里连稠陇,夹道千章荫古魏;海上鲸鲵今息浪,勤修武备拔良才。”金字碑高约2.4米,宽1.43米,因为已过140多年,所以碑文的字迹已有点模糊,但大致而言还是保存的比较完整。

  刘明灯统帅过福安村题字碑

  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76年)秋天,台湾镇总兵刘明灯率部到达台湾屏东县车城乡福安村福安宫,用高1.09米,宽0.56米的花岗岩做成一块“刘明灯统帅过福安村题字碑”。碑文如下:“奉君命,讨强梁;统貔貅,驻绣房。道涂辟,弓矢张;小丑服,威武扬。增弁兵,设汛塘,严斥堠,卫民商;柔远国,便梯航。功何有,颂维皇!同治丁卯秋,提督军门台澎水陆挂印总镇斐凌阿巴图鲁刘明灯统师过此题”。

 

来源:永定新闻网

作者:赵宗山

编辑:郑龙腾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