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书记 刘泽友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为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拉开了张家界城市建设的新序幕。作为张家界唯一的中心城区,永定区务必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投资消费协调拉动,加快提升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
新型城市化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贯彻和落实,第一要义是发展。目前的中心城区规模偏小,承载能力偏弱,城市经济聚集能力不强。以新型城市化引领中心城区建设,就要不断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中心城区在全市经济中的首位度。
(一)聚集有效投入,充分发挥投资对中心城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必须有投入的大突破。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把握好在未来几年内基础设施持续集中建设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集中建设碧桂园凤凰酒店、张家界体育生态公园,豆川坡度假中心、热水坑温泉度假中心、花园酒店、天门山等旅游项目;建设机场扩建、张花高速、张沅公路、张桑公路、漂流回程公路、通乡油路等交通项目;建成国际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张家界影视城等文化项目;积极配合建成澧水风貌带、城市道路改造、污水处理、红壁岩电站等市政项目。通过一系列的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强大势能。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建立区级领导联系重点工程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制度,健全重点工程交办、督办、考评、奖惩责任制,完善重点工程“110”协调机制,确保市、区各重点项目建设条件的落实和顺利实施,真正使中心城区成为投资的洼地、发展的高地,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来本地投资兴业。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扩大产业投资。充分认识“工业上不去、整个经济就上不去”的规律,坚定不移地把新型工业打造成新型城市的支撑产业。要在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中实现投资的增加。着眼于资源优势,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旅游商品”五大支柱产业,向具有比较优势而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转变。着眼于技术创新,树立“抓技改就是抓项目”的思想,支持骨干企业扩建新的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着眼于开放带动,突出抓项目的引进,加快巨日水泥、鑫源矿业等招商项目建设,借助外力带动工业发展。要在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实现投资的增加。以落实西部开发、湘西地区开发等产业优惠政策为契机,大力培植旅游商品、植物有效提取、矿产品深度加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约发展,形成集聚效应。走“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路子,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我区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倾力支持张家界科技工业园平台建设,注重把工业园建设与城市拓展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既建园、又建城”,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三是实施合理引导,多渠道、多元化地筹措投入资金。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以财税看贡献、论英雄,保持财政税收高增长的势头。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把财力集中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单位和干部年终考评考核,鼓励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战略发展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倾力向上争资。抓住永定区正处于中央、省各种扶持政策的聚合期,加大向国家争资金、争项目工作力度,并把向上争资工作作为对区直有关部门领导能力的主要评估标准之一。充分激活社会投资。实行内资、外资一视同仁的政策,让民间资本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以城市规划和市政“路网”建设为引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领域,最大限度地把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
(二)切实促进消费,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中心城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人的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城市经济活力要从经济的源头抓起,进一步繁荣服务业。一要充分挖掘旅游消费。适应旅游转型的需要,提升观光旅游,发展休闲旅游,拓宽乡村旅游,开发多元旅游产品,把旅游产品做成旅游精品,尤其要集中力量把天门山打造成与张家界齐名的国家5A级景区。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提升宾馆酒店业,发展特色餐饮业,规范旅游购物市场,激活文化体育消费,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引导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注重数量规模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适应“品牌经济”的需要,组织策划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促销活动,不断制造游客兴奋点,吸引游客组团来旅游消费。二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交通运输业,开通直达客货源地的快巴、专列、航班,完善铁、公、空“多式联运”优势以及海关、边检等“大通关”优势。进一步拓展城市信息、金融、会展和商务功能,促进商贸繁荣,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三要大力开拓房地产市场。利用张家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宜人居的和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优势,规划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商务楼宇、新型住宅小区,聚集更旺的人气,带动城市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
二、坚持城市农村协调并进, 促进城乡面貌更新。
传统的城市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城乡发展二元化、不协调,而新型城市化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新型城市化引领中心城区建设,就要把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形象,打造与世界旅游精品相匹配的“城市名片”。中心城区代表着张家界市形象。作为城区党委、政府,要以城市工作为第一要务,勇当主体责任,努力塑造与张家界景区相媲美的中心城区形象, 打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一是树立“精品”意识,以大手笔、大气魄来改写城市面貌。要按照市、区两级的功能职责分工和“谁主张、谁受益”的政策,坚持基础先行,既要全力配合各项市政工程建设,又要积极推动旧城改造和项目招商引资。要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地设计新的城市建筑,造就城市建设的高品位、高标准。要加快提升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数个五星级酒店及酒店群,大幅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要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海陆空立体型、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使城区通往各客源地和主要景区的公路更加通畅便捷。要加快建设各类文化设施,促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阳戏、茅古斯等地方民族文化开发,增添民族风情魅力和城市文化品位。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把生态环境作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来建设,努力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要大力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信息、电力、给水、燃气供应和输送体系,彰显现代都市气息。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中心城区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加便捷、环境更加优美,初步形成国际旅游城市雏形。二是树立“精细”意识,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形象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必须推进城市管理与建设同步发展。要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让人更加舒适地工作、学习、生活这个中心,继续深入开展“城市五创”活动,开展干部每周“城管日”活动及文明劝导活动,逐步增强市民的现代文明意识,使政府的导向性变为市民的自觉性,真正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树立“大城管”理念,按照有利于调动市、区、街、居各级积极性和无缝隙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和门前三包职责,形成城建城管、齐抓共管的局面。要推行“精细管理”的工作方法。科学制定各项城管标准,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将每一项任务、每一项责任细化到人。要突出工作重点。实行严管重罚和科学疏导相结合,加快治理“渣子、车子、房子、牌子、摊子”和最有损城市形象的“牛皮癣”问题。全面完成小街小巷硬化,加强施工工地和车辆入城管制,切实解决好尘土污染突出的问题。要抓好示范工程。坚持以点带面,把“四路”和六个“样板街”建成靓丽的标杆,引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服务中心城区需求,加快新农村建设。城市具有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协调城乡发展的龙头作用。永定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必须服务于城市需求,依托于城市带动,形成城乡互促共进、交相辉映的新格局。一是实行基础设施的对接。要按照城市建设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做好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突出抓好沅古坪、教子垭等中心城镇建设。要加快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通过改善道路、给水、活动场所等生产生活条件,吸纳村民按照规划逐步实行居住聚集化。二是实行主导产业对接。围绕游客和城市居民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提高我区农业产业服务旅游产业和新型工业的能力。加快特色经济的培育。采用政府补贴方式,支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尽快建成柑橘、脐橙、葛根、烟叶、茶叶、生猪、蔬菜、湘西黄牛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产业带。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扩大城郊“农家乐”,发展星级休闲农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实行现代文明对接。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改善居住环境,发展乡风文明。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逐步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就业等政策。实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体系。
三、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城市
人是城市的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市化的核心理念。以新型城市化引领中心城区建设,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和谐。
(一)加强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建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一是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改善民生。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每年都办几件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问题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教育是民生之基。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抓好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继续实施一系列有关就业问题的新政策,积极扩大就业规模,消除零就业家庭,突出抓好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社保是民生之盾。要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突出抓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是民生之需。围绕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突出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住房是民生之惠。要积极扶助面向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安居工程,突出抓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二是完善社会管理,努力保障民生。要正确处理富民与安民的关系,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适应社会环境日益动态化和复杂化的需要,实行社会管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加快技防网建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拳打击严重影响人民安全感的刑事犯罪,促进人们安居乐业。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坚持把关口前移抓社会矛盾排查,努力将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对矛盾纠纷实行集中梳理、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
(二)突出文化建设,打造中心城区软实力。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心城区,既要靠生产总值、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又要靠意识形态、文化等软实力。一要切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促进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自觉增强与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意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二要不断丰富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重视发展文化生产力,建成一批文化产业标志性设施。依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面向旅游市场,鼓励出名书、出名曲、出名戏、出名师,繁荣本土文艺创作。支持开展广场文化、节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歌厅文化等群众喜爱、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使全区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责任编辑:陈方]
来源:
作者:刘泽友
编辑:郑龙腾